為什么電動自行車的普及遠比新能源汽車容易?
兩輪電動自行車取代摩托車和自行車,也是有一個過程的。這個過程是否比新能源汽車容易,這個概念可能不好認(rèn)定。
兩輪電自行車動普及以前,國內(nèi)的兩輪交通工具是什么呢?先從80年代的遍地自行車開始,到90年代、2000年左右的遍地摩托車。電動兩輪開始發(fā)力,大約是在2000年以后開始越來越多的。為什么,這個過程中,是先自行車后摩托車再電動2輪呢?
在物質(zhì)條件匱乏的年代,自行車廉價、沒有續(xù)航焦慮,俗稱百公里一身汗,只要有力氣,總能騎到目的地,無非是累點兒慢點兒。此時,人們是買不起電車和摩托車的。同時,這個時代的人們,普遍并沒有那么多長途出行。
后來人們的生活條件開始好了,收入高了。摩托車和電動車進入購車選擇列表。為什么此時選擇摩托車的多呢?因為這時候國內(nèi)公共交通基建較差、摩托車還需要兼有長途出行的需求,且大部分人都買不起汽車。所以,選摩托車的多。
再后來,人們的生活條件更好了,收入更高了,公共交通的基建發(fā)展的非常完善了(主要是市內(nèi)公共交通,也就是公交車、地鐵),很多家庭已經(jīng)有汽車了。摩托車跑長途的需求可以拿掉了。于是,續(xù)航短但是價格便宜可以在家方便充電的電動兩輪迅速普及了。
所以,一個事物的普及,不僅僅要看它本身和被他替代掉的事物,還要看它們所處的時代背景和應(yīng)用場景。
電動兩輪取代摩托車和自行車,時間并沒有那么快,也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。這個過程之所以讓人感覺容易,因為太順其自然了,沒有過多的外力在協(xié)助這個過程。在不知不覺之間,摩托車和自行車就成了非主流。
新能源汽車為什么給人普及困難的感覺?因為國家給它搖旗吶喊了十幾年了,補貼了十幾年了,結(jié)果發(fā)展到現(xiàn)在,依然只是有所抬頭的樣子。
那么,新能源汽車淘汰燃油車會很困難嗎?
同樣的,除了比較兩者的各種特點以外,也必須要考慮時代背景和應(yīng)用場景。
現(xiàn)在國民生活水平比以前更高了,可是依然沒有達到可以每個家庭都買得起汽車的程度。公共交通雖然有了長足的發(fā)展,但是更遠距離的公共交通出行,在舒適性、便利性、效率、成本上依然不夠完善。也就是說,更快、更舒適的交通工具依然不夠普及。高鐵和飛機,還不是人們中長途出行的首選。也就是說,大部分幾百公里以上的中長途,很多時候高鐵和飛機到不了或者去乘坐高鐵飛機不方便,依然需要汽車來完成。這是燃油車存在的一個巨大剛需,即使絕大部分人一年當(dāng)中也跑不了幾次長途。
剩下的就是新能源汽車自身的問題了:基建不完善,家里沒有充電條件的人依然很多(說明人民的生活水平還是不夠),電車的購置成本太高,電車的安全性不夠好。
這幾個問題解決了,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升,公共交通的進一步大發(fā)展,新能源汽車的普及,也不過是順其自然而已。